张学忠
兼任中欧国际设计协会中国西北代表处负责人,中国工艺美术家学会雕塑艺委会常委,国家艺术基金项目评审专家、教育部艺术设计学科项目评审专家,文化部全国艺术科学规划项目评审专家,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(艺术学)通讯评审专家,教育部学位中心优秀硕士学位论文通讯评议专家,中国好创意”暨全国数字艺术设计大赛评审专家,《包装工程》杂志专家委员会委员,甘肃省工艺美术家协会常委,甘肃省旅游纪念品开发设计专家评委,敦煌文艺出版社特聘编审专家,泰国孔敬大学艺术学院中方导师。
谈抽象艺术的精神
原载于国际艺术生命现象学艺术展暨学术研讨会
《生命艺术的自我展现》
张学忠
抽象艺术作为现代艺术重要的成果之一,开启了视觉艺术新的欣赏标准和视野,成为与现代建筑和工业产品相统一的时代语言,甚至被看作是代表时代精神的艺术形式。所谓时代精神,特指19世纪发展壮大20世纪初形成主流意识的关于科学理性、工业技术的崇尚和追求,也包含了民主、平等、自由等对未来世界理想主义的构想,这种精神在艺术领域的宣示和展现可以把20世纪初法国的杂志《新精神》作为一个典型。
1920年10月,达达派诗人德尔美(Paul Dermee)、画家兼建筑师勒·柯布西耶与其友人夏尔·爱德华·让纳雷一起创办了《新精神》杂志(L’Esprit Nouveau),副标题为“国际的美学杂志”。《新精神》杂志以启蒙为己任,内容涉及到了现代生活方方面面的各个领域。建筑师勒·柯布西耶将自己在《新精神》杂志上发表的文章集成一册,成为20世纪最具影响力且引发世界建筑革命,充满宣言和警句式的《走向新建筑》(Vers Une Architecture)。书中激烈否定十九世纪以来的因循守旧的建筑观点、复古主义的建筑风格,提出“我们的时代正在每天决定自己的样式”,极力赞颂机械与工业产品的美,坚持冷静、客观地表现物象。
本雅明如此论述道:“在每一个时代都憧憬着下一个时代景象的梦幻中,后者融合了史前的因素,即无阶级社会的因素。关于这种社会的经验——储存在集体无意识中——通过与新的经验交相渗透,产生了乌托邦观念。从矗立的大厦到转瞬即逝的时尚,这种乌托邦观念在生活的千姿百态上都留下了痕迹”。(《巴黎——19世纪的首都》,[德]瓦尔特·本雅明著,刘北城译,上海人民出版社,2006年5月,P6)
经过近百年的发展,抽象艺术家介入社会改造工程的乌托邦理想已成旧梦,抽象艺术也已成为了新的传统,但抽象艺术的精神不灭。一方面,虽然我们的时代已被称为后工业时代或信息时代、图像时代,但抽象艺术开创者康定斯基著的《论艺术的精神》蕴含的启蒙精神仍然影响着我们今天的艺术观念,抽象艺术也已融入我们今天普遍的视觉品鉴和趣味中,仍然是我们时代精神的组成部分。包括我们对艺术品简洁克制、率真有致和精神内涵的追求,甚至包括我们对苹果手机视觉设计的偏爱,都不同程度揭示了抽象艺术精神的当代延伸。
抽象艺术在特定的语境中,仍然是一种反叛、先锋的隐喻;在艺术创作中,抽象艺术仍然是揭示艺术规律,解析、凝练艺术形式的一种独特语言体系,是艺术创造力的一个源点,涌动着探真求美、拓展视界的开创精神。
作品欣赏
《陇马精神》彩墨 80X170cm 2022金驼奖金奖
《丹霞舞银龙》彩墨 120x240cm 2018金驼奖银奖
《陇马三联》彩墨 80X120cm 2021
《陇马颂吉》彩墨 137X210cm 2020
《笔醒裸山》彩墨 60X170cm 2020
《仲秋山居》彩墨 50X90cm 2020
《河西裸山》彩墨 40X60cm 2020
《禾木艳阳》彩墨 120x90cm 2019
《云游深林》彩墨 40x90cm 2019